3月6日,我校育人智慧讲堂202303讲如期开讲。本期讲堂由学校心理健康成长中心承办,聚焦《善用叙事法,巧解家校结》家校沟通主题,全体正副班主任,校医、生活老师、学工处和校办负责人共聚一堂,以互动交流、情景体验方式讨论后疫情时代如何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,如何与家长结成同盟为学生成长助力。
从“有奖竞答”开始
了解心理课和心理咨询
本次分享会以“有奖竞答”的暖心活动开场,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心理课和心理咨询的认识,了解心理课学习什么内容;身心健康的同学学习心理课收获什么;为什么有些看起来阳光开朗的学生常常是心理咨询室的常客;家校沟通时家长聚焦诉求的问题有哪些;家长接到老师的沟通电话或短信时为什么会感到紧张忐忑或不安等。老师们积极举手参与互动,将大家平时看似了解却不够深入的话题进行了明晰。
每年的三月份是青少年学生心理困扰和情绪压力比较高发、凸显的季节。交流会中,主讲郭定芳老师以胡金年会体育案例为线索,援引《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》相关调查信息和数据,抛出两个问题:家校沟通的必要性在哪里?若寄宿制学校出现类似“胡金年会体育现象”,老师们应如何及时跟家长进行沟通?
问题一出,生活部叶霞老师、七年级班主任毛悦老师积极响应,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回应。两个老师都提到要抛开教师的权威身份,站在一个“具有同理心”的人的角度,及时地看见学生,及时地共情家长,与家长积极协作,帮助困境中的学生度过难关,而不是选择将学生出现的行为简单归因为偷懒、叛逆或不适应。
家校沟通囧尬难
如何回应家长的期待和诉求?
家校沟通中,常常也会有一些令人感到“囧、尬、难”的时刻,担任主持的王珍惜老师现场邀请了4位班主任老师分享了自己在家校沟通中的“名场面”。
有的家长会打电话说,老师,我家孩子只听老师的话,您帮忙多管教一下我的孩子;也有家长说,老师,我家孩子在寒假期间相当叛逆,现在开学了,我们就把孩子托付给您了;还有家长说,我家孩子开始有早恋迹象了,辛苦老师帮忙做下思想工作,让他把心思放在学习上,跟喜欢他的那个学生断绝来往……诸如此类,班主任们都可以随口列举很多例子,也让在场的其他老师产生很强的心灵共鸣。
如何恰当回应家长在沟通中的种种期待和诉求呢?心理中心王珍惜和刘祖玥老师现场演绎了一段心理情景剧《沟通》,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沟通场景:一种是无效沟通,一种是运用叙事法的巧妙沟通,清晰再现了两种沟通方式的不同效果。
巧用叙事法
重新看到问题背后的积极资源
叙事法提倡把人和问题分开。人不是问题,问题本身才是问题,人一旦与问题有了距离,就有了更大的空间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,也更有掌控感。有时候,沟通时班主任也会因某些时候不愉快的沟通经历产生自我怀疑,甚至内化成一种负向难以排遣的情绪,积极资源有时会被自己压缩成薄片,甚至视而不见,久而久之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态度。将沟通中所谓的“问题薄片”还原,随着闪光故事的积累,让老师们对当下感到舒适,内心平静,由薄而厚,形成积极有力的自我观念,重新看到问题背后的积极资源。
家校沟通的首要诀窍是欣赏家长,形成良好的同盟,一次有效的家校沟通比单向输出的沟通更能解决问题。我校有很多经验丰富又备受家长、学生欢迎的资深班主任,在交流会的压轴环节,七年级的班主任徐慧慧老师用“举重若轻”四个字诠释了她在家校沟通中的心得,她说,作为老师无论遇到什么问题,都需要稳住自己,更需要看到问题背后的积极资源,积极整合资源,再重大的问题也可以轻松化解。九年级班主任申克才老师说,二十多年来,担任班主任,没有别的诀窍,就是对家长真诚、尊重,给足家长欣赏和“面子”,那么家校同盟就能建成,家校沟通的心桥就能架牢。
· 结语
我校心理中心定期面向全校不同岗位的老师展开心理交流分享会,不仅科普分享心理工作的方法和技巧,更重要的是为老师们自身进行心理赋能。正如周丽丽老师所说:老师们幸福了,学生就会更心安;老师们自身充满正能量,才能引导学生看见光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教师风采
TEACHER STYLE
留言咨询
MESSAGE CONSULTATION